請注意 : 本商品大約是匯款後 2 天內( 不含假日 )寄達客戶手上
有任何問題 亦請在問與答中提出 謝謝 音效 : PCM 2.0 / DTS-HD Master 5.1 字幕 ( 記錄片 ) : 英 / 繁體中文 / 法 / 德 / 希伯來 / 日 片長 : 音樂會 95分鐘 + 紀錄片 52分鐘 小提琴:拉赫林 Julian Rachlin.雷賓 Vadim Repin 指揮:祖賓.梅塔 Zubin Mehta 樂團:以色列愛樂 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以色列愛樂 - 75週年音樂會 》 以色列愛樂管弦樂團於 1936年創立,原名為巴勒斯坦管弦樂團,1948年以色列獨立後,改名為以色列愛樂管弦樂團。 指揮家祖賓.梅塔則在 1981年被封為榮譽終生總監。2011年 12月,以色列愛樂管弦樂團在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維夫,舉辦成軍75週年音樂會。 這場演唱會音樂家除了祖賓.梅塔及以色列愛樂外,還有三位優秀的獨奏家:小提琴家拉赫林、雷賓,鋼琴家紀新,整場音樂會充滿著意義與歷史,堪稱是一場聽覺與歷史的美妙交會與饗宴。 《 返家 - 以色列愛樂紀錄片 》 以色列愛樂管弦樂團的建立的最大功臣,當屬歸功於布羅尼斯瓦夫.胡伯曼( Bronistaw Huberman ),這位波蘭小提琴家,花了三年時間說服跟尋找歐洲的 75位猶太裔首席音樂家們。 請他們加入巴勒斯坦的管弦樂團,對於許多音樂家和他們的家人而言,這個決定竟使他們避免了納粹大屠殺。其中一人後來說:「音樂是我們的救贖。 」 這部紀錄片最動人之處莫過於是音樂家們講述他們在不同指揮下,不同年代下,聽著音樂喚起的諸多感傷,伯恩斯坦在斯各普士山演出復活交響曲。 以色列愛樂在1971年到柏林演出的過程;第一次在德國演出,以色列的國歌(Hatikvah)在安可曲中悄然的登場,讓現場所有的人落淚不已。 1981年也是樂團重要一個里程碑:樂團首度演出了華格納作品。這在觀眾席跟樂評上引起陣陣的討論與漣漪。 當年的指揮家是祖賓.梅塔,他想要做的,無疑是期許全場聽眾能陶醉於古典音樂之美,讓音樂成為化解戰爭與仇恨的橋樑。 而梅塔也不斷的帶團以音樂真正落實國際外交跟族群融合,這種氣度跟抱負,也讓以色列愛樂管弦樂團成為以音樂傳遞和平信息、打破政治因素限制的象徵樂團。 本紀錄片導演亞諾什達瓦斯,出生在智利聖地亞哥,作為一個獨立的電視導演,他使用了大量的歷史片段跟錄音,來增添故事的真相。 如晚年雙眼失明的魯賓斯坦為了以色列與埃及發生的「 六日戰爭 」,還是挺身而出與以色列愛樂錄製了他生平最後一張專輯的絕響畫面,希望傳達和平的訊息。 聖桑:序曲與輪旋隨想曲 Saint-Saens : Introduction et Rondo Capriccioso in A minor , Op. 28 巴哈:第二號組曲-薩拉邦德舞曲 J. S. Bach: Partita No. 2 in D minor , BWV 1004 : Sarabande 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Chopin : Piano Concerto No. 1 in E minor , Op. 11 蕭邦:第二號詼諧曲 Chopin : Scherzo No. 2 in B flat minor , Op. 31 蕭頌:詩曲 Chausson : Poeme , Op. 25 貝多芬:第八號交響曲 Beethoven : Symphony No. 8 in F major , Op. 93 加贈 : 返家 - 以色列愛樂紀錄片 Including Documentary " Coming Ho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