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任何問題 亦請在問與答中提出 謝謝 漫遊台灣 4 : 民俗文化風情 Travel In Taiwan [ DVD ] 音效 : 國語 Dolby Digital 5.1 字幕 : 繁體中文 劇情簡介 : 古厝風情之美 台灣古厝建築中,不但環境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南北的建築更是有所不同,客家建築與閩南建築無論是建材或格局上都有相當的差別。
閩南建築風格大都以紅磚、紅瓦、而客家人稱房子為「 屋 」客家建築風格多為黑瓦、白牆、這些都可以在閩南地區的大厝或客家地區的伙房屋可以看到,台灣傳統的住屋建築形式,指的是合院建築如三合院、四合院、而在農業社會時期因為貧富差距懸殊住屋形式的規模也差異也大 富有人家的宅第興建規模龐大三進、四進的四合院猶如迷宮一般,三合院主要是以正廳堂左護龍、右護龍組成ㄇ字形的建築,是我國漢族傳統住宅的主要形式之一,如彰化秀水的益源大厝、蘆洲李宅古厝、新埔劉氏雙堂屋、五溝水的劉氏古厝都是為此種類型房屋。 老街風情之美 西元1684年開始我們的先祖越過澎湖黑水溝,冒著生命的危險從大陸原鄉移民到台灣來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經歷了西班牙人以及荷蘭人的統治,又有許多來自大陸不同省區的移民參與拓墾開發,加上明朝鄭成功及清朝時期日本人據台期間,和民國台灣光復以後等不同的時期的經營治理,如此錯雜的時空背景卻也一一反映在台灣的老街建築面貌上,在建築樣式上各個族群也都有自我堅守的原則與喜好,而不同時期的當權者也將西式的建築風尚引人了台灣,將台灣老街建築呈現許多不同面貌,反映了當時大時代的政治變遷,也勾勒出每一鄉鎮發展輪廓,這些特質在台灣現存的老街上更為明顯。 民俗風情之美 台灣的民俗信仰也就是一般人所稱之民俗廟會,隨著人民的生活習慣情感與信仰的代代相傳,經由地域或環境變遷的影響而衍生出今天深具地方特色的,台灣民俗歷史文化傳承這些都在人們精神生活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台灣從北到南全台各地廟會活動可以說終年不斷,傳達出台灣人民心靈至誠的信仰,在臺灣由於廟宇遍佈各地與宗教活動的興盛,舉凡神佛誕辰、建醮祭祀或安靈祈福,都會舉行熱鬧的廟會活動,而王爺與媽祖則是台灣最重要,也最普遍的民間信仰神祇並依據各方供奉背景、神像淵源,或是信眾祖籍等因素的不同,而各自呈現同中求異之習俗與特色。 節慶風情之美 傳統慶典來自於天地節氣或是遠古的傳說,民俗廟會是匯聚先民的宗教信仰與生活習慣的經驗,日積月累地發展成為民俗文化的特色,其中以元宵節提花燈,演變全省各地燈會嘉年華,每年觀光局所辦的全國燈會,都能吸引千萬人次的觀賞,加上端午節是台灣重要民俗節日,各地區都會舉辦的龍舟競賽,也都表現國人對於民俗節慶的重視,台灣的龍舟以木造及玻璃纖維為主,龍舟也分大型及小型龍舟,用來不同隊伍的大小,一般來說木造龍舟較重,而玻璃纖維龍舟較為輕,由於沒有統一的規格,客家人的義民祭典活動,也是對於客家祖先的崇敬與懷念,原住民豐年祭則留了傳統文化,呈現原住民與自然共存。 古蹟風情之美 三佰多年的歷史古蹟,熱蘭遮城和普羅民遮城,也就是現在我們所稱的,安平古堡和赤崁樓,這二座城堡在台灣的歷史發展上,都有相當深遠的影響,目前都已核定為國家一級古蹟,是國人此生必遊的地方,現在我們就帶著輕鬆的心情,進入台灣歷史發展上重要遺跡。 西元1623年明朝天啟 3 年時,荷蘭人就在安平地區,建立了一座簡單的砦城,這就是安平古堡的前身,到了天啟 4 年,荷蘭人從澎湖撤退來台灣,在原來的舊城址上重新興建,規模宏大的城堡奧倫治城,也稱為「 熱蘭遮城 」或「 台灣城 」,當時這座城堡是荷蘭人統治台灣全島,和對外貿易的總樞紐,無論是在戰略上或經濟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台灣光復之後改名為「 安平古堡 」,目前僅存幾段斷垣殘壁,供人發思古之幽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