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 : 本商品大約是匯款後 2 天內( 不含假日 )寄達客戶手上
有任何問題 亦請在問與答中提出 謝謝 音效 : PCM 2.0 / DTS-HD Master 5.1 字幕 ( 記錄片 ) : 英 / 繁體中文 / 法 / 德 / 西班牙 / 日 片長 : 89分鐘 樂團:柏林愛樂、柏林廣播合唱團、柏林國立與大教堂兒童合唱團 女高音:莎莉.瑪修絲 Sally Matthews 男中音:克里斯汀.葛哈爾 Christian Gerhaher 男高音:羅倫斯.布朗李 Lawrence Brownleea 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場合:在 2004年底的除夕音樂會上,指揮拉圖率領柏林愛樂演出卡爾.奧夫的「 布蘭詩歌 」。 雖然卡爾.奧夫的「 布蘭詩歌 」是古典音樂史上最受歡迎、最令人興奮的樂曲之一,但意外的是,在柏林愛樂過去的演出作品中,幾乎看不到這首清唱劇的蹤跡。 與柏林愛樂這個頂尖管弦樂團一起演出的,還有一流的聲樂堅強陣容:男中音克里斯汀.葛哈爾( Christian Gerhaher )因為這場演出而拿讓他拿到了他的第二座「 回聲 」古典音樂大獎。 女高音莎莉.瑪修絲( Sally Matthews )、男高音羅倫斯布朗李( Lawrence Brownlee )以及許多頂尖的合唱團 - 柏林廣播合唱團( Rundfunkchor Berlin )以及柏林國立與大教堂兒童合唱團( Knabenchor des Staats- und Domchores Berlin )。 這些演出者在這首如此獨特的作品裡,帶領聽眾們從音樂廳的當下飛翔至中古時代。 夾雜著狂喜、幽默、憂鬱,甚至有點輕狎;不過,這全是對生命最直率的禮讚。 卡爾.奧夫:布蘭詩歌 「 布蘭詩歌 」在 1937年首演時,有不少人曾經對這首作品「 旋律樂句著重外國元素 」( 特別是指史特拉.汶斯基的影響 )頗有微詞。 但是到了1940年時,所有負面的說法都已經被人遺忘,取而代之的是,許多人歌頌「 布蘭詩歌 」,說它是「 我們這個世代最清晰、最熱烈、最秩序井然的音樂 」。 而奧夫也說:「 我的音樂創作,概念都起源於 - 布蘭詩歌 」。 奧夫在這首清唱劇裡所選擇的歌詞,是來自於十三世紀末的中古拉丁詩集,再混合一些法蘭西或日耳曼巴伐利亞地方的方言。 這些選集經由世世代代抄寫員的努力流傳至今,在文學上具有一定的價值,而且相當程度地反映那個時代的文學品味,尤其在世俗的這塊領域方面。 隱藏在「 布蘭詩歌 」底下的音樂力量是相當原始而強勁的:反覆固定的旋律、避免使用半音階與無調性的音樂,使得音樂散發出一種令人無法喘息的壓迫感、印象深刻、在簡單又直接的能量與力度之中讓人心滿意足。 貝多芬:雷奧諾爾第三號序曲 貝多芬努力地要為他的歌劇「 費黛里奧 」創作一首適合的序曲,而他在1805年到1814年間曾經為此譜寫了四個版本。 我們現在所聽到了這首戲劇性強烈、編制甚大的曲子稱為「 雷奧諾爾第三號 」,它創作於 1806年,而由於它很適合在大型音樂廳裡演出,因此是目前最受歡迎的版本。 韓德爾:「 哈利路亞 」大合唱 演奏會結尾曲為選自韓德爾「 彌賽亞 」的「 哈利路亞 」大合唱,這首曲目在音樂史的傳統上一直有一項少見的堅持:為什麼在它被演奏時,聽眾要站起來呢? 喬治二世當初聽到這首曲子時為什麼會不由自主地起立。因為他也承認自己並無法與「 萬王之王 」的全知全能相比。 這裡演出由英國指揮家顧森斯爵士( Sir Eugene Goossens )所改編的「 哈利路亞 」大合唱版本,為這場特別的慶典音樂會帶來一個莊嚴且歡欣的結尾。 貝多芬:雷奧諾爾第三號序曲 Ludwig van Beethoven : Overture " Leonore No. 3 " 卡爾.奧夫 布蘭詩歌 Carl Orff : Carmina Burana 韓德爾:「 哈利路亞 」大合唱 選自彌賽亞 ( 顧森斯爵士改編版 ) George Frideric Handel , arr. Sir Eugene Goossens: " Hallelujah " Chorus ( from Messia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