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 : 本商品大約是匯款後 2 天內( 不含假日 )寄達客戶手上
有任何問題 亦請在問與答中提出 謝謝 音效 : PCM 2.0 / DTS-HD Master 5.1 字幕 ( 記錄片 ) : 英 / 繁體中文 / 法 片長 : 音樂會 98分鐘 + 紀錄片 20分鐘 指揮 & 鋼琴:巴倫波因 Daniel Barenboim 樂團:柏林愛樂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歐洲音樂會的起源 】 從 1991年起,柏林愛樂每年為了紀念「 生日 」( 5月 1日 ),都會在具有歷史及文化意義的歐洲城市舉辦「 歐洲音樂會 」而 1991年首場歐洲音樂會。 適逢柏林愛樂建團 109年生日及莫札特的逝世 200年,特別選在布拉格作為歐洲音樂會的首演,而演出曲目也選擇莫札特的作品做出呼應。 該年音樂會大獲好評,而自此也與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一樣,轉變為柏林愛樂年度最重要的常態性音樂活動。 2006年,為紀念莫札特 250歲冥誕,歐洲音樂會二度來到了捷克的布拉格。 這個在莫札特創作過程中獲得最大的理解及愛戴的城市,他的知名歌劇《 費加洛婚禮 》、以及特別為布拉格寫的歌劇《 唐.喬望尼 》,都是在布拉格時期寫的,而城邦劇院以世界首演莫札特《 唐.喬望尼 》聞名。 在首演的那個晚上,樂評家及音樂家紛紛表示:「 布拉格從來沒有聽過這種音樂!」,莫札特親自擔任指揮,當他進場時全場鼓掌了三次,離場時又再次獲得了三次掌聲。 1984年榮獲八項奧斯卡大獎的電影《 阿瑪迪斯 》也是在此劇院拍攝。2006年為紀念莫札特250歲冥誕,柏林愛樂再度回到布拉格,讓觀眾不但時光重現,也能身歷其境。 【 法國號 巴伯羅柯 Radek Baborak 】 捷克籍法國號演奏家、前柏林愛樂首席巴伯羅柯( Radek Baborak )1976年生於捷克,巴伯羅柯八歲開始學法國號,十二歲就贏得布拉格廣播電台國際協奏曲大賽首獎,十七歲就當上樂團首席。 1994年獲慕尼黑 ARD音樂大賽及薩克森大賽雙料冠軍,1995年又獲葛萊美獎古典音樂類得主,之後受邀延進入柏林愛樂,長達七年之久。 舒曼認為「 法國號是音樂的靈魂 」,巴伯羅柯相當贊成這個看法,他認為法國號能在作品中給予完整的音樂美感,並與不同的樂器互相產生對話與化學作用。
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第35號交響曲《 哈夫納 》 Symphony No. 35 in D major , K. 385 " Haffner " 降E大調第22號鋼琴協奏曲 Piano Concerto No. 22 in E fi at major , K. 482 D大調第 1號法國號協奏曲 Horn Concerto No. 1 in D major , K. 412/514 ( K. 386b ) 第 36號交響曲《 林茲 》 Symphony No. 36 in C major , K. 425 " Linz " 加贈 : 印象.布拉格 紀錄片 Bonus Film : A Cultural Portrait of Prague |